中国文化产业网>

第九届

[第9届]年年参加文博会 每年收获不一般

2017-03-22    来源:新华网    

5月,第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如约而至,早在两月前,文博会的展位已被抢订一空,可谓“一位难求”。其中,许多参展商是文博会的常客。究竟是什么驱动着这些文化企业年复一年奔向深圳赶赴这场“文化之约”?

在参会者看来,文博会是一个广阔的平台,来自各地的文化企业与项目,都能在这个平台上抢得商机,获得成长。“再小都会有舞台!”与华强科技、雅图、华侨城、台北故宫博物院等历届文博会的“大腕”不同,深圳市清祺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只是一家规模不算大的民营企业,可它从第二届文博会开始,每年都来参会,甚至连展位都一直固定在展馆的角落里,不起眼、不张扬,可是它不仅在文博会上拿到了订单,而且还成功实现了转型。

“没有文博会,我们企业或许还会一直停留在做日历的层面,和大部分的中小制造企业一样,赚点零碎的‘加工钱’。文博会不仅让我们的产品找到了买家,而且更让我们开拓思路,将文化融入产品,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如今,我们用《道德经》《黄帝内经》等设计包装的文化礼品行销欧美,2012年公司仅文化台历的收入就有6000万元。”清祺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客户销售部总监黄文平说。

不仅是企业参展商有这样的感受,“政府团”的代表也同样收获颇丰。贵州省铜仁市委宣传部长刘婕说:“文博会这样一个国际化展会能把独立展位给地级市很不简单,这让铜仁充分展示了境内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和人文风貌。这次参展,不仅让国内外的观众了解了梵净山旅游项目,而且也让我们看到了文化旅游开发的新思路。”

连续参加了6届文博会的刘婕戏称他们是来文博会“偷师取经”的,去年刘婕参观学习了文博会分会场板田手造文化街后,就结合铜仁当地的实际资源开发了三条“文化小街”,盘活当地的文化资源,带动旅游市场发展。“紧盯市场才是文化发展的长远动力。铜仁是苗族、土家族的聚居地,拥有很多独特的文化资源,但是这些文化符号如果脱离了市场,就失去了生命力。文博会释放出许多市场信号,指导地方政府科学有效推动文化发展。”

与以往文博会基本上是中国参展商不同,本届文博会扩大了专业展馆的海外展区面积,使其达到全馆面积的13.7%。海外采购商转化为参展商的角色互换给中国文化企业许多创意风暴的冲击。欧洲设计展团的展区坐落于文博会创意生活馆,没有华丽的LED,琳琅满目的各种展品,一张桌子,一台电脑,一幅带有寥寥几个汉字的海报,但他们带来的产品让业内人士眼前一亮。

意大利的Lorelei Sound是一家制作环境音乐的公司,展位上只有电脑和耳机,但是听过他们产品的专业买家都认为其设计产品巧妙融合科技,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了独一无二的环境音乐。同样做环境音乐的北京巨海传媒CEO张辰禹认为,中国目前做的环境音乐都是将现有的、由乐器演奏的音乐分类,按客户类型为超市、酒店、商场等提供环境音乐。而Lorelei Sound提供的环境音乐,是根据每个客户的要求、风格,或在自然中采集声音,或请音乐家创作,形成客户的音乐LOGO,为客户提供的是专属的、独一无二的音乐名片。“这些参展企业在科技和文化结合方面做得很成功,给我很大的启发。”他说。